技术支持
Support
circRNA编码蛋白也能调控转录?p113结合ZRF1/BRD4促进癌症进程
2021-11-05 下载

 

研究背景和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因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占儿童肿瘤相关死亡的15%以上。对于对于高危NB患者,临床治疗中面临巨大挑战。之前的研究表明,代谢重编程导致NB的发生和侵袭,但其内在调控机制不清楚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闭合连续环路RNA可以充当miRNA海绵或RNA结合蛋白伴侣,在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一度被归为非编码RNA (ncRNAs)一个类别,但近期研究发现某些circRNA具备编码肽段或蛋白质的能力,同样参与调控肿瘤相关生理过程。

为了探究NB进程中代谢重编程的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作者通过血清剥夺实验模拟代谢重编程过程,筛选参与NB代谢调控的候选因子,结果发现ecircCUX1编码的P113促进NB进展。那么p113如何调控这一过程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学作者的解题思路吧。

 

研究思路和结果

 

一、血清剥夺处理促进NB中CUX1基因的环状RNA编码p113蛋白的表达

作者首先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iTRAQ)检测NB细胞在血清剥夺(Serum deprivationSD处理响应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变化,获得调控代谢重编程的关键因子。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确认ecircCUX1编码的p113蛋白表达受SD胁迫调控

1. 在两种NB肿瘤细胞系中,SD处理分别导致了381145个蛋白表达显著改变,热图下左展示了两种细胞变化趋势一致的蛋白。

2. 进一步与Genomatrix数据库中转录因子类型蛋白集合取交集(下右韦恩图),共筛选到4个SD胁迫响应的候选蛋白CUX1HOXC4RELTCF3)。

 

3. 采用WB验证SD处理对CUX1TCF3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UX1的主要亚型[p200, p110或选择性剪接产物(CASP)]和TCF3的表达未受SD处理影响,而p113(CUX1一种亚型)在SD处理后上调程度与时间呈正相关(下图)。

 

4. 质谱分析获得了p113亚型的氨基酸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蓝色标记序列(下图)分别来自于CUX11011号外显子,红色的序列来自于 hsa_circ_30402(下文称ecircCUX1)。

 

5. 作者采用反向引物扩增及测序验证ecircCUX1的核酸序列,确认ecircCUX1编码蛋白亚型P113

 

6. 为了进一步确认ecircCUX1编码蛋白产物,作者构建了外源过表达ecircCUX1对照Mut(ORF终止突变)细胞系下图左) WB结果显示包含完整ORF的细胞系可以表达p113下图右)

 

7. 作者进一步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在CUX1的9号外显子上(exon 9分别插入3xFLAG和终止密码子下图g),构建FLAG-KIMut-KI细胞系,WB验证了ecircCUX1 RNA对p113的编码能力(下图h)。

 

上述结果表明,在NB细胞中,SD胁迫诱导ecircCUX1编码的p113蛋白的表达。

 

二、p11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NB肿瘤中显著上调,进而促进胞内脂肪酸氧化和线粒体活性。

明确了NB细胞中ecircCUX1编码蛋白p113的表达受到SD诱导,那么p113的表达与SD诱导的代谢重编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作者构建了多组p113过表达和敲低细胞系,检测其表达水平与代谢稳态之间的关系。

 

1. 通过检测p113在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谱,作者发现NB标本和细胞株中p113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和细胞中显著(下图a),且NB患者生存率负相(下图c)。

2. 作者挑选H-SY5Y, SK-N-SH, BE(2)-CIMR32四个p113本底水平不同的NB细胞系作为实验样本,构建了相应的 p113过表达(ecircCUX1)突变(ecircCUX1 Mut)和敲低(sh-ecircCUX1)细胞系(下图b)。

3. 同时p113的亚细胞定位主要细胞核(下图c,d),暗示其可能参与转录调控。

4. 为了检测p113对代谢的影响,作者从SD相关的脂质代谢入手。脂质代谢分析发现过表达CUX1D导致细胞中长链脂肪酸产量增加(下图e)其中,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n7)、油酸(C18:1n9c)、硬脂酸(C18:0)和花生四烯酸(C20:4n6)的水平显著增加,而敲低ecircCUX1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f)

5. 作者进一步探究p113对脂肪酸代谢的下游线粒体活性的影响,分别检测过表达和敲低细胞系对外源油酸诱导的代谢响应,包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RC),NAD+/NADH比值和ATP水平(下图g,h)结果发现p113表达水平与线粒体活性正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NB细胞中p113表达显著上升,会促进其胞内脂肪酸氧化代谢和线粒体活性。

 

三、P113ZRF1BRD存在物理互作,在NB细胞中形成三聚体复合物发生作用

为了研究P113蛋白功能,作者从转录调控机制作为切入点,通过RNA-seq筛选下游靶标基因,同时通过CoIP筛选与p113直接互作的转录调控因子。

 

1. RNA-seq结果显示,过表达p113SH-SY5Y细胞中有460个基因上调,1695个基因下调下图a)

2. CoIP-MS鉴定p113互作的蛋白,并与ChIP-X和EpiFactor数据库中转录因子及表观遗传因子进行overlap分析,获得7个候选互作蛋白下图b)

3 作者进一步聚焦其中唯一的转录因子ZRF1转录辅助因子BRD4Co-IP实验结果表明,p113ZRF1BRD4直接互作;过表达或敲低p113相应增加或降低三者的相互作用。两法免疫沉淀也证实了p113分别ZRF1BRD4结合

 

 

4. 分别通过CRISPR沉默ZRF1或BRD4均可以消除p113与ZRF1或BRD4的相互作用(h)

5.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显示p113与ZRF1和BRD4存在物理相互作用,而ZRF1和BRD4之间没有相互作用(e)表明p113与ZRF1和BRD4形成了如下图i所示三聚体

上述结果表明,p113在NB细胞中与ZRF1和BRD4物理结合形成三聚体复合物。

 

四、p113/ZRF1/BRD4复合物促进NB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和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p113/ZRF1/BRD4复合物的基因研究其调控代谢重编程机制作者使用ChIP seq实验筛选DNA结合蛋白ZRF1BRD4靶标结合基因,结合RNA seq鉴定的p113基因,筛选到三组共同的靶标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

1. 转录因子ZRF1ChIP seq分析结果显示,peak在TSS附近显著富集,在promoter-TSS存在一定占比,同时也鉴定到ZRF1的结合motif。这些结果符合转录因子的结合特性,反映出ChIP seq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ChIP seqRNA seq联合分析筛选到46个靶标基因,通过韦恩图和热图及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与代谢通路和Complex I合成相关基因ALDH3A1NDUFA1NDUFAF5下图)

 

 

3. IGV可视化ZRF1BRD4在靶标基因ALDH3A1NDUFA1NDUFAF5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富集下图b)。

4. ecircCUX1的异位表达导致SH-SY5Y和SK-N-SH细胞中ALDH3A1、NDUFA1和NDUFAF5蛋白水平升高,敲除ZRF1或BRD4后则表达水平降低(下图c)。

 

 

5. 在稳定过表达ecircCUX1SH-SY5Y细胞中,敲低ZRF1或BRD4的能部分消除OCR、长链脂肪酸产量、线粒体膜电位、复合物I活性、NAD+/NADH比值和ATP水平升高的效果(下图)。这与三聚体复合物的靶标基因ALDH3A1、NDUFA1和NDUFAF5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相一致。

 

 

6. ZRF1的异位表达增加了ALDH3A1、NDUFA1和NDUFAF5的表达(下图b),并导致OCR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复合物I活性、NAD+/NADH比值、ATP水平升高(下图c-d),而敲低ALDH3A1、NDUFA1或NDUFAF5则能部分消除这些变化。

综上所述,p113/ZRF1/BRD4复合物通过调控靶标基因ALDH3A1、NDUFA1和NDUFAF5的表达,进而促进NB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和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

 

 

五、p113通过与ZRF1相互作用促进NB细胞肿瘤发生和侵袭

为了进一步探索了p113和ZRF1在NB进展中的协同作用作者在体外NB细胞增殖实验及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实验中进行了研究。

1. 敲低ZRF1显著抑制了稳定过表达ecircCUX1诱导NB细胞的体外生长和侵袭 (a, b)

 

 

2. 敲低ZRF1显著抑制过表达ecircCUX1对肿瘤转移及生长的促进作用。

作者采用尾静脉注射异种移植肿瘤模型,通过检测肿瘤转移增殖指标探索CUX1ZRF1NB肿瘤细胞的作用

a. 体内成像显示敲低ZRF1抑制了过表达ecircCUX1诱导的皮下异种移植瘤的增殖 (下图c)

b.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67标志增殖指数CD31标志的微血管数目受到CUX1ZRF1的正调控(下图d);

 

 

c. 肿瘤体积和重量增长曲线也反映出CUX1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依赖于ZRF1下图)

 

 

d. 过表达ecircCUX1会使得小鼠模型出现更多的肿瘤细胞肺转移集落和更低的生存率,敲低ZRF1会消除这一影响下图)

这些结果表明,p113通过与ZRF1的相互作用促进了NB细胞肿瘤发生和侵袭迁移

 

六、阻断p113-ZRF1的相互作用抑制NB进展

 

1. 作者设计靶向阻断p113和ZRF1之间相互作用的抑制性细胞穿透肽(ZIP-12),下图展示了其三维结构和序列,阴性对照组Ctrl改变了穿透肽序列

 

 

2. 对穿透肽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ZIP-12在细胞核内明显的聚集,而阴性对照Ctrl无法入核(下图)

 

 

3. CoIP结果显示,ZIP-12能够与内源性p113蛋白结合消除NB细胞中p113和ZRF1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对p113和BRD4的相互作用没有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通过设计抑制肽,可以消除p113ZRF1的相互作用,那么ZIP12NB细胞的增殖影响如何呢?

 

4. ZIP-12处理的BE(2)-C细胞的长链脂肪酸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复合体I活性、NAD+/NADH比值、ATP生成都有所下降下图)

 

 

5. 静脉注射ZIP-12可以抑制BE(2)-C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的皮下异种移植瘤的荧光信号、体积、重量、Ki-67增殖指数和CD31阳性微血管下图)。

 

 

6. 静脉注射ZIP-12导致较少的肺转移肿瘤集落(下图,并延长了尾静脉注射BE(2)-C细胞处理的鼠的生存时间(下图)。

上述结果表明,阻断p113-ZRF1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NB进展。

 

六、CUX1、ZRF1、BRD4及其靶标基因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1. 作者分析了498NB病例的转录组数据,发现高表达p113宿主基因CUX1ZRF1BRD4ALDH3A1NDUFA1NDUFAF5与患者的总生存率低相关。

2. 在这些NB患者中,ZRF1与其靶标基因ALDH3A1、NDUFA1或NDUFAF5的表达也呈正相关性(下图b)

这些病理样本数据表明,CUX1、ZRF1、BRD4及其靶标基因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总结

本项研究发现,CUX1的circRNA编码p113,可以促进NB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线粒体活性、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进一步研究表明p113与ZRF1和BRD4相互作用形成转录调控复合物,并介导ZRF1/BRD4的转录激活通过ChIP seq和RNA seq联用鉴定到转录复合物的靶标基因ALDH3A1、NDUFA1和NDUFAF5这些基因参与调控脂肪酸醛转化为脂肪酸、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酸β氧化等脂质代谢过程,而抑制肽阻断p113-ZRF1相互作用可抑制NB肿瘤细胞的发生和侵袭性及代谢重编程。以上调控机制和抑制肽作用的模型总结于下图为研究NB肿瘤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链接: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21-8